日期:2025-09-23 07:40:20
日期:2025-09-23 07:40:20
2025 年 9 月,小米汽车一则 "召回 11.7 万辆 SU7" 的消息刷了屏。更让人热议的是,这次召回不用换零件,连车都不用开去 4S 店,手机点一下 OTA 升级就行。但不少人越看越糊涂:凭个线上升级也算 "召回"?小米是主动认错还是被逼的?这事儿得拆开说清楚。
一、别被 "OTA 升级" 骗了:召回的关键是 "有安全隐患",不是 "换不换零件"
很多人觉得 "召回就得拆车换零件",其实这是个误会。国家对 "汽车召回" 的定义特简单:只要车子存在可能伤到人、毁财物的安全问题,厂家就得免费解决,这就算召回。至于是线下换零件还是线上 OTA 升级,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而已。
打个比方,以前车刹车有问题,得开去 4S 店换刹车片,这是召回;现在智能车的辅助驾驶程序有漏洞,远程升级一下代码就能修好,这同样算召回。因为核心问题没变 —— 车子确实有安全隐患。
这次小米 SU7 召回的原因很明确:部分车开着 L2 高速领航辅助功能时,遇到一些极端特殊情况(比如突然窜出的障碍物),系统可能 "反应不过来",预警或处理都慢半拍。要是司机没及时踩刹车,撞车的风险就会变高。虽然只用 OTA 升级软件就能修,但这个安全隐患是实实在在存在的,所以必须走召回流程。
这两年 OTA 召回早就不新鲜了。数据显示,2024 年光国内就有 19 次 OTA 召回,涉及 400 多万辆车,比前一年涨了两倍多。毕竟线上升级又快又省钱,厂家愿意用,车主也省事,但这可不代表车子没质量问题。
二、看编号就懂了:小米是 "被动召回",和主动认错差远了
召回分两种:一种是厂家自己查出问题,主动喊 "我修";另一种是被监管部门盯上、调查后才不得不修。这两种情况,看官方给的 "召回编号" 就能一眼识破。
国家有规定,每起召回都有专属编号,末尾的字母藏着关键信息:
带 "V" 的是主动召回,比如最近一汽丰田、小鹏的召回编号都带 "V",意思是 "我们自己发现问题,主动解决";
带 "I" 的是受调查影响召回,说白了就是 "监管部门查上门了,不得不修";
带 "O" 的更严重,是责令召回,等于监管部门直接下命令 "必须修,立刻修"。
再看小米这次的召回编号:"S2025M0149I" 和 "S2025M0150I",末尾明明白白写着 "I"。这就说明,不是小米自己主动查出问题要召回,而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启动了缺陷调查,小米才跟着开展的召回 —— 算是 "被动买单"。
三、划重点:OTA 是修问题的 "工具",不能替厂家 "逃责任"
现在很多人搞混了 "OTA" 和 "召回" 的关系,其实二者差着十万八千里:
OTA 就是个技术手段,像手机升级系统一样,能更方便地修车子的软件问题;
召回 是厂家的责任,只要车子有安全缺陷,不管用不用 OTA 修,都得按规矩走召回流程,告诉车主 "车子有问题,我免费修"。
最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,经常用 OTA 搞召回。2023 年特斯拉一次就召回了 110 多万辆车,全靠 OTA 升级解决软件问题;但要是遇到前备箱锁扣错位、安全带卡扣没固定好这种硬件毛病,还是得让车主开去店里修。
不过有少数厂家会耍小聪明:明明车子有安全隐患,却不说是 "召回",只说是 "例行 OTA 升级",想悄悄把问题解决了。这就是所谓的 "隐性召回",其实是在逃避责任。
为了管这种情况,国家早就立了规矩:2020 年起,所有 OTA 升级都得给监管部门备案;2024 年更明确要求,用 OTA 修安全缺陷的,必须走召回流程,敢乱改车子核心参数还不备案的,直接不让生产。
普通人该咋看?盯紧两个问题就行
对咱们车主来说,不用纠结 "是 OTA 还是线下修",只要盯住两件事:
厂家有没有说清楚 "车子到底哪儿有问题"?别光说 "升级优化",得讲明白是不是安全隐患;
解决问题要不要花钱?正规召回都是免费的,不管是换零件还是 OTA 升级。
而对车企来说,OTA 确实是个好工具,能少花钱、少折腾车主,但不能把它当成 "遮羞布"。主动查问题、主动召回,才是真的对车主负责;等监管部门查上门才行动,难免让人觉得 "诚意不够"。
这次小米 SU7 的召回,其实是智能汽车时代的一个缩影:车子越来越像 "带轮子的手机",软件问题会越来越多,OTA 召回也会更常见。但不管技术怎么变,"车子得安全" 这个底线不能变 —— 毕竟开车出门,没人想靠 "运气" 避险。
卓信宝-配资炒股开户官网-山西股票配资网站-股票配资指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