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9-02 07:53:16
#以书之名#
以古为师,悉心交流!敬请关注收藏“大成国学堂”!一颜真卿书法三阶段:
第一阶段,颜真卿四十五岁之前,是其书法的初学时期。
这一时期的作品,如《王琳墓志》和《郭虚己墓志》,明显受到王羲之、褚遂良、欧阳询、虞世南等前辈大家的影响。笔法多侧锋,线条瘦硬有力,结构略显扁方。而《多宝塔碑》则显示出颜真卿开始摆脱早期影响,逐渐形成自己沉稳、厚重的风格。
图片
第二阶段,四十五至五十八岁,是颜真卿书法风格的成熟期。
在这一时期,颜真卿广泛游历,接触北朝碑刻,并受到当时“尚肥”风尚的影响。其作品如《东方朔画赞》、《谒金天王神祠题记》等,相较于早期作品,更显厚重和遒劲,鲁公成熟的书风已初露端倪。
第三阶段,五十八岁以后,是颜真卿书法风格的深化期。
这一时期,颜真卿仕途坎坷,辗转南方,寄情于佛道和自然。其作品如《麻姑仙坛记》、《元次山碑》等,风格独特,笔法圆润,字形宽博,行间茂密,充分运用篆籀古法,展现出古朴雄浑的风貌。晚年的《颜氏家庙碑》更是将这一风格发挥到极致,颜楷风格至此达到了成熟。
图片
颜真卿的书法变法,实际上是在继承二王书风的基础上,逐步突破传统束缚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陆羽曾评价说:“颜太保授右军笔法,而点画不似,何也?......颜得右军筋骨心肺也,所以不似。”
现存最早的《王琳墓志》还带有明显的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褚遂良等前辈书家的痕迹,属于二王书风的审美范畴。而早期的《多宝塔碑》已初现颜真卿“变法”的端倪。
到了中年,颜真卿为了跳出二王书风的框架,选择了以方为圆、取法篆籀的道路,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《麻姑仙坛记》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,其风格独特,笔画遒劲紧结,被清代康有为誉为“鲁公诸碑,当以此为第一”。此时的颜真卿作品已摆脱了唐初各家的影响,奠定了古朴厚重的风格基础。
图片
从颜真卿的作品来看,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,其楷书风格也在不断演变,最终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。中晚期书风的转变大约始于他六十岁以后,《麻姑仙坛记》、《宋广平碑》、《颜氏家庙碑》等作品均为此时期的代表作,都体现了他晚期书法的成熟与深邃。
二王行楷确立了“斜画紧结”的书风,而颜真卿早期的作品如《王琳墓志》和《多宝塔碑》,在用笔上保持了清劲腴润的特点,结体匀稳谨严。然而,从中年时期开始,颜真卿的书法风格逐渐转变,从《多宝塔碑》起,字形从二王的“斜画紧结”过渡到了“平画宽结”。这种“平画宽结”通常是隶书的特征,颜真卿楷书的变法在结构上明显地向隶书倾斜。
图片
同时,颜真卿在用笔上也开始借鉴篆书的特点。从《麻姑仙坛记》开始,其风格与早期的《多宝塔碑》《郭家庙碑》等作品有了显著差异。《麻姑仙坛记》的横平竖直特点明显,篆书和分书的意味更加浓郁,风格古朴,这标志着颜楷变法的一大飞跃。孙承泽在《庚子销夏记》中评价《麻姑仙坛记》:“字形大如指顶,笔笔带有隶意,鲁公最得意书也。”
此后的作品,如《颜氏家庙碑》和《八关斋》,都延续了《麻姑仙坛记》的风格取向,横画平直,结体方正,篆隶意味浓厚。尤其是晚年的《颜氏家庙碑》,与《麻姑仙坛记》的风格极为接近,字法运用也相似。王澍在《虚舟题跋》中提到:“《家庙碑》乃公用力深至之作,风力遒厚,挟泰山岩岩气象,加以俎豆肃穆之意。”这里的“泰山岩岩”暗指隶书,而“俎豆肃穆”则指篆书。
颜楷中晚期书风的转变以《麻姑仙坛记》为节点,此后的作品篆隶意味更加浓厚,逐步走向了浑厚苍秀的风格。
图片
二颜真卿书风四成因
1、唐玄宗时期的『尚肥』倾向
在唐朝的开元、天宝年间,国家达到了鼎盛时期,书法艺术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。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由初唐的清逸俊秀转变为朴拙浑厚。在行书领域,李邕开创了雄健的风格,而唐玄宗的字则显得丰腴壮硕。米芾在《海岳名言》中提到:“自开元以来,缘明皇字体肥俗,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,经生字亦自此肥,开元以前古气无复有矣。”
图片
颜真卿生活在盛唐到中唐时期,当时的唐玄宗崇尚丰腴肥美的审美风格,这导致了一股写隶书的风气,并涌现出了一批隶书名家,如史惟则、蔡有邻、韩择木等。史惟则擅长篆籀飞白,尤以隶书著称,有“阶乎籀篆,古今折衷,大小应变”之誉。唐玄宗的审美倾向对当时的书法界产生了广泛影响。
颜氏家族中多人擅长草隶篆籀,加上唐玄宗时期的肥美倾向,颜真卿的楷书风格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。梁巘在《评书帖》中提到:“开元前,欧、褚诸家提空笔作书,体皆瘦硬。自明皇学魏隶,日趋沉着,笔实体肥......虽季海、清臣、诚悬亦不免。”这表明了当时书法风格的变化。
图片
颜真卿的作品,如《东方朔画赞》、《谒金天王神祠碑》、《鲜于氏离堆刻石》等,笔画已渐趋肥厚,这也是颜楷风格转变的契机。
2、重视小学的颜家风教
颜真卿出生于一个精通篆隶的书香门第,母亲殷氏一门也擅长书法。颜氏家族自南朝以来,多位祖先因擅长草隶篆籀而闻名于世。
图片
天宝末年,颜真卿在平原出任官职时,与当地人渤海封绍、高筼以及族弟颜浑修等人共同完成了《韵海镜源》的初稿,共二百卷。然而,由于安禄山的叛乱,这部作品最终只完成了四分之一。后来,颜真卿被任命为抚州刺史,他与当地人左辅元、姜如璧等人一起对《韵海镜源》进行了增补和扩展,最终完成了五百卷的巨著。《封氏闻见记·声韵》载:
颜真卿撰《韵海镜源》二百卷......其书于陆法言 《切韵》外,增出一万四千七百六十一字,先起《说文》为篆字,次作今文隶字,仍具别体为证,然后注以诸家字书,解释既毕,征九经两字以上,取其句末字编入本韵,爰及诸书,皆仿此。自有声韵以来,其撰述该备,未有如颜公此书也。
图片
在编撰《韵海镜流》的过程中,颜真卿不仅深入研究了儒家经典,还广泛涉猎了子部、史部、释家、道家等不同领域的书籍。他依据《说文解字》中的篆字来规范汉字的标准,对一些字则采用隶书来进行解释和证明,并将这些内容整合到各种字书中。在解释完成后,他还会从九经中选取两个字以上的句子,以句末字编入相应的韵部。这种编撰方法对后来的声韵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许多后续的声韵书都效仿了《韵海镜流》的体例。
图片
颜真卿的家族背景对他的书风产生了显著影响。他的祖父颜元孙编撰的《干禄字书》就是一个例证。这本书最初是颜元孙为了规范字形而编写的,书中区分了正字、俗字和通字三种字体。在颜真卿担任湖州刺史期间,他用楷书书写了《干禄字书》并摹刻上石,竖立在刺史府中。欧阳修评价说:“鲁公喜书大字,余家所藏颜氏碑最多,未尝有小字者,惟《干禄字书》注最为小字,而其体法与此记不同。盖干禄之注持重舒和而不局促,此记遒峻紧结,尤为精悍。把玩久之,笔画巨细皆有法,愈看愈佳,然后知非鲁公不能书也。”
图片
清代王澍《虚舟题跋》记:
自秦造分隶,以至东汉,增减任意,讹舛相错,篆籀古法遂以大坏。魏晋之间,锺、王继起,风会虽于是而开,然未能有所是正。暨乎六朝丧乱之余,讹以滋 讹,递相传染,日以鄙倍。唐兴太宗、高宗相继右文,书学渐归于正,虞褚诸公出,虽未能尽加刊削,然六朝谬体盖已十去七八矣。延百余年,颜元孙作《干禄字书》,鲁公极力扬扢之,于是书体廊然大正。每作一字,必求与篆籀吻合,无敢或有出入,匪唯字体,用笔亦纯以之。虽其作草亦无不与篆籀相准。盖自斯喜来, 得篆籀正法者,鲁公一人而已。
(待续)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我们将《颜鲁公家庙碑台北故宫本》、《唐颜真卿元次山碑宋拓本》精确复制,作为极其重要的“法帖3.0”藏本以飨书友!请注意,“法帖3.0”出品是原汁原味、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,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!
欲购专业级《颜鲁公家庙碑台北故宫本》、《唐颜真卿元次山碑宋拓本》超清复制件的书友,可点击下面商品卡,品鉴与激赏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卓信宝-配资炒股开户官网-山西股票配资网站-股票配资指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